学术动态

瓯越学术讲座第150期:戏曲经典流传中的变异与稳定

作者:    来源:学科办    时间:2024-06-03   阅读次数:

       2024年5月31日上午,一场题为“戏曲经典流传中的变异与稳定”的学术讲座在金沙官网举行。本次讲座由浙江传媒学院伏涤修教授主讲,俞为民教授主持,金沙集团1862cc的老师、本科生和研究生齐聚浙江传统戏曲研究与传承中心,同享这场学术盛宴。

讲座伊始,俞为民教授对伏涤修教授进行了详细介绍,现场师生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伏教授开讲。

讲座的第一部分围绕“戏曲经典的形成”展开。伏教授首先阐释了“经典”和“戏曲经典”的概念,并列举了部分经典戏曲剧目。接着,他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文学经典的意义和形成原因,并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了《西厢记》《南西厢》《牡丹亭》等经典作品的图像,令大家直观地感受到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随后,伏教授以《赵氏孤儿》为例,详细讲解了这部经典的形成过程。他从《左传》《史记》等典籍中梳理了“赵氏孤儿”故事的源流,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版本的情节差异,最终回归到元杂剧《赵氏孤儿》本身。在讲解过程中,伏教授还展示了《元刊杂剧三十种》《元曲选》等刊本中《赵氏孤儿》的风采。

讲座的第二部分探讨了“戏曲经典的流传”。伏教授指出,戏曲经典的流传主要体现在剧本的刊刻、收录、选录,舞台的呈现,以及移植、改编和改创等方面。他首先以《西厢记》为例,介绍了其在明清两代的流传与改编情况,指出该剧的明清刊本就有一百多种,包括全本、曲词选录等,更有大量的改编本广为流传。伏教授还详细展示了明清时期《西厢记》的主要刊本信息,包括时间、作者、出版社等。接着,他以《赵氏孤儿》为例,讲述了该剧在南戏、传奇、京剧、地方戏,乃至海外的流传情况,并介绍了相关的翻译本和改编本。最后,伏教授还对《琵琶记》和《牡丹亭》的流传和改编情况进行了条分缕析的讲解,并展示了部分珍贵刊本图片。

讲座的第三部分深入探讨了“戏曲经典流传中的变异”。伏教授首先以《西厢记》为例,介绍了周公鲁的《锦西厢》,是续《西厢记》第四本“宿店惊梦”而作,进行改编;以及周壎《拯西厢》,明显为文人练笔之作,较难成功。接着,他以《赵氏孤儿》为例,分析了元明南戏《赵氏孤儿记》的改编特点,指出该剧虽然降低了悲剧色彩,更具民间性,但始终未能取代原作成为经典。此外,伏教授还重点分析了金海曙编剧、林兆华导演的“不复仇”版《赵氏孤儿》,认为该剧颠覆了传统叙事,引发了观众的广泛争议,但其对“独立个体是否应沦为复仇机器”的探讨,值得深思。现场师生也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伏教授还介绍了英国威廉·哈切特的五幕剧《中国孤儿》、法国伏尔泰的五幕剧《中国孤儿》等欧洲人对《赵氏孤儿》的改编作品。

讲座的第四部分则阐述了“戏曲经典流传中的稳定”。伏教授指出,尽管戏曲经典在流传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变异,但改编之作难以与原作比肩,更不可能取代原作成为经典,其本质上具有稳定性。他以马致远的《汉宫秋》为例,指出南戏《和戎记》和曹禺的话剧《王昭君》虽然在情节和人物塑造上有所创新,但始终无法超越原作的经典地位。此外,伏教授还以《桃花扇》和《四郎探母》为例,说明戏曲经典的改编并非易事,不仅要接受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评判,更要经受观众的检验。

最后,在伏涤修教授激情洋溢的演讲和现场师生热烈的讨论中,讲座圆满落幕。

  • 联系方式

  • 地址: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北校区1号楼金沙集团1862cc
  • 联系电话:0577-86680856
  • 研究生招生电话:0577-86680841
  • 邮箱地址:rwxy@wzu.edu.cn
  • 人才邮箱:rwxyrc@wzu.edu.cn
  • 意见及建议电话:0577-86680852
  • 意见及建议邮箱:00062002@wzu.edu.cn
  •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金沙集团1862cc微信公众号

金沙集团1862cc成色(中国)有限公司-搜狗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