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金沙集团1862cc 时间:2022-11-04 阅读次数:次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11月4日下午,吟诵着谢灵运的名句,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胡可先第一次登上了池上楼。
微雨绵绵的秋日之际虽未见春草,但同样感受到那一份勃勃生机,更体会到谢灵运诗歌创作的环境与氛围,“这使我对谢灵运的诗句有了更深的理解,”胡可先教授说,谢灵运的千古名篇《登池上楼》是一篇标志性的佳作,作品中的“池上楼”也一直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
4日下午,来温参加“谢灵运与中国山水诗” 主旨论坛暨学术研讨会的20余位专家学者,沿着“东山书院—积谷山摩崖题刻—池上楼—江心屿”的游览路线,亲身感受谢灵运诗中的诗意与诗情。
台州学院教授胡正武一直追寻着谢灵运的足迹,这是他第三次到访积谷山麓“谢客岩”,但也是第一次里里外外全方位参观“池上楼”。在“谢公遗韵”介绍牌前,他感叹着谢灵运“风流不羁,恃才傲物”的行事风格,他说,众人都看到谢灵运任诞的一面,这背后是他对仕途怀才不遇的抒发,他通过游乐山水寄托情怀,也因此写出了大量具有清新诗风的玄言山水诗。
在谢灵运温州诗踪图前,专家学者们对温州海路、陆路展开了热烈的探讨。有专家认为,近来温州考古发现的宋元码头,其独一无二便在于它集古城、古道、古码头于一体。
实地考察新修缮的池上楼后,多位学者对温州重视保护历史文化遗迹的做法大力点赞。胡先可教授说从中看到了温州对文化弘扬与保护的力度,胡正武教授说通过保护山水诗路上珍贵的文物、景点,文人学者才能够更好地研究诗路、保护诗路以及开发利用诗路。
一城仙岛外,双塔画图间。江心孤屿是温州的文化地标,而第一个发现孤屿并为它写下不朽诗篇的正是谢灵运,因此孤屿上留下了许多与谢灵运有关的遗迹、故事和诗句。专家学者们乘着渡轮登上了江心屿。在参观完温州近代开埠后英国领事馆旧址后,迈步石阶来到东塔下,随后又沿着江岸一路参观了谢公亭、浩然楼、宋文信国公祠和澄鲜阁。谢公亭位于孤屿西山下,是谢灵运任永嘉郡守时常观海景的地方。登上浩然楼,但见江面视野开阔,满载着游客的渡轮悠然往返。澄鲜阁取自谢灵运《登江中孤屿》“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一句,金沙集团1862cc方韶毅老师向专家学者介绍,在澄鲜阁未修缮之前,文人常集于此。
浙江大学教授、宋学研究中心主任陶然同样肯定了温州在文化遗迹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看到江心屿留存的古老遗迹能让到访者对谢灵运山水诗及山水文化传统产生丰富的联想,这对文化传承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实地考察发思古之幽情,踏着古人的足迹,也会让游客产生更多咏怀、寄托的心绪。
乘着诗意来,满载诗意归。徜徉在瓯江山水诗路上,专家学者们在深度的探讨与交流中挖掘山水文化的意义,赋予古老文化更蓬勃的生命力。
金沙集团1862cc成色(中国)有限公司-搜狗百科 版权所有 © 2017 技术支持:捷点科技